鋅錳元素對馬鈴薯的影響
2021-01-22 來自: 壽光澤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:602
馬鈴薯是四大糧食作物之一,僅次于小麥、稻谷和玉米。馬鈴薯塊莖含有大量的淀粉,能為人體提供豐富的熱量,且富含蛋白質、氨基酸及多種維生素、礦物質,其維生素含量是所有糧食作物中全的。目前馬鈴薯規模化生產比例較高,其養分管理整體較為科學,但受限于生產成本等因素,對中微量元素的重視程度依然不足。本期,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馬鈴薯比較敏感的微量元素鋅、錳。
鋅、錳是“潤滑油” 馬鈴薯高產穩產離不了
鋅、錳元素之所以對馬鈴薯產量和品質有很大影響,主要與鋅、錳的作用特點有關:
1.鋅、錳與葉綠素含量和功能密切相關
研究表明,適量的鋅含量可以抑制葉綠素的破壞,增加葉綠素a、b的含量,能更長時間地保持大的光合葉面積。葉綠體中含有較多的錳,錳對維持葉綠體結構是必需的。缺錳時,葉綠體膜結構遭到破壞,致使葉綠體解體,葉綠素含量降低,葉片出現失綠變黃現象。同時,錳直接參與了光合成過程,對于作物的光合作用有著直接的影響。
鋅錳不足時,植物光合作用受到影響,光合產物不足,莖葉和薯塊膨大都會受影響,導致產量和品質大幅下降。
2.鋅、錳是主要的酶活化劑
植物體內的所有生理活動,都是由各種酶調節進行的,酶活性的高低,代表了植物生長活性的強弱。而鋅、錳是植物體內數百種酶主要的活化劑,就如汽車的潤滑油一樣,一旦缺失,植物體內各種生理活動都將停滯不前,極容易早衰,馬鈴薯的產量和品質也就無從談起。
鋅、錳適當施用,可以促進馬鈴薯出苗,長勢更旺,莖稈粗壯,提升抗逆能力,減少災害性天氣和病害對植株生長的影響,對提高薯塊蛋白質、淀粉、總糖、還原糖等主要成分含量,有助于馬鈴薯高產、穩產。
土壤的鋅錳去哪兒了?
相對來說,我國土壤的平均含鋅、錳量是超過平均水平的,但分布極不均衡。各地植物缺鋅、缺錳現象比較常見,尤其是北方石灰性土壤上的植物更是如此。石灰性土壤的PH值高,鋅、錳容易形成難溶性化合物,嚴重影響了土壤中鋅、錳的有效性,造成作物吸收困難。我國土壤中鋅、錳含量的地理分布趨勢是:由東向西和由南向北逐漸降低,南方的酸性土壤比北方的石灰性土壤中的有效鋅含量高。在南方部分酸性土壤上,因降雨多,淋溶作用強,尤其是沙土地等地塊上,也可能會出現缺鋅、缺錳問題。
懸浮鋅錳 一步到位解決鋅錳缺乏
懸浮鋅錳是一款高濃度懸浮劑產品,其中含鋅20%、錳14.4%,依托于產品獨有的懸浮技術,大大提升了產品的吸收利用率,不容易被土壤固定,葉片吸收速度快,具有優異的穩定性、混配性,適用于滴灌、噴施的多種施用方式。
鋅、錳是多種酶的活化劑,因此馬鈴薯對鋅、錳的補充關鍵在于前期,建議:
1.拌種或噴溝
鋅、錳補充要早,石原金牛?懸浮鋅錳為懸浮劑,不含鹽粒子,穩定性好,建議農戶在拌種或噴溝使用。搭配農藥拌種時,每公斤馬鈴薯種塊可用懸浮鋅錳1-2毫升,簡單方便,效果良好。
2.現蕾開花期葉噴
馬鈴薯薯塊膨大期,是鋅、錳吸收的高峰期。而現蕾開花是薯塊膨大的重要標志,因此現蕾后是鋅錳元素補充的另一關鍵時期,可以有效地改善根量及葉片功能,進一步提升大薯率及品質。
可在現蕾期20-30ml/畝葉面噴施,間隔10天左右,連續噴灑2-3次,可有效改善馬鈴薯長勢及品質。
馬鈴薯對養分的需求全,相對而言對與鋅、錳元素的敏感度較高,在微量元素中對我們的生產影響相對直觀,需要適時適量的補充即可,并非多多益善,整體的養分補充需要達到一定的比例,做到大中微量元素和有機無機的平衡才是我們生產的關鍵。